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振兴辽阳老工业基地战略,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根据年度统计,现将2004年辽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1、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辽阳生产总值29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58.9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109.1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54.8:33.6(见图1)。
2、农 业
种植业发展呈现新变化,粮食生产喜获丰收。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支持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种植业结构和产业化调整步伐,伴之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农业喜获丰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农业产值20.6亿元,增长3.6%;林业产值0.3亿元,下降10.8%;畜牧业产值18.4亿元,增长25.0%;渔业产值5.8亿元,增长14.8%。近几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03年开始,农业总产值计算方法调整)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4万公顷,增长2.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3万公顷,增加1.7万公顷,增长14.7%;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35公顷,下降64.0%;蔬菜作物播种面积1.4万公顷,下降34.8%。粮食总产量86.6万吨,增加13.0万吨,增长17.6%。每亩产量435公斤,也是近些年来单产最高的年份。
植树造林成效显著,林果生产稳步发展。造林合格面积65345亩。其中,用材林12095亩;经济林6319亩;防护林46189亩;薪炭林642亩;特种林100亩。退耕还林面积45908亩;“三北”防护林面积15500亩;其他造林面积3937亩。参加植树人数86.8万人次,义务植树尽责率79.6%。森林覆盖率38.5%。
果园面积1.3万公顷,果树株数1697.4万株,水果总产量9.6万吨。其中,苹果园面积0.1万公顷,苹果树84.1万株,苹果产量0.4万吨;梨园面积0.7万公顷,梨树456.8万株,梨产量3.4万吨;葡萄园面积0.2万公顷,葡萄树819.9万株,葡萄产量4.7万吨。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大牲畜出栏10.9万头,比上年增长3.3%。其中,牛出栏10.4万头,增长3.6%;猪出栏75.4万头,增长13.7%;羊出栏13.7万只,增长10.7%。大牲畜存栏12.1万头,下降7.7%。
渔业生产发展强劲。积极打造规模养鱼生产基地和扩大稻田养殖面积。发展渔业乡40个,渔业村391个,渔业户2126户,从事渔业劳动力6560人。淡水养殖面积4058公顷,水产品总产量62039吨。其中,鲤鱼24867吨,鲫鱼13462吨,鲢鱼7976吨。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经营又有新突破。加快五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形成优质水稻和高油大豆、畜牧、无公害蔬菜、淡水鱼、果品生产等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和名牌农产品种植带和养殖带。推广良种粮食作物面积171.0万亩,占粮豆总面积95.0%。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60个。其中,列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的2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8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30个;省级现代化农业园区5个;山野菜种苗繁育基地3个。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48.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2%。机耕地面积13.2万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机播面积7.4万公顷,增长4.7%。地膜覆盖面积9108公顷,增长1.6%。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2611吨,增长23.3%。农村用电量18.4亿千瓦小时,增长12.9%。
农田基本建设成果显著。完成农建骨干工程126项,其中,精品工程50项。农建土石方3597万立方米。农田灌溉面积达87.1千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85.5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85.3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9.2千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5千公顷。机电井已配套眼数3051眼,装机容量87.0千千瓦。
3、工业
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口径下同)增加值100.0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46.4亿元,增长15.0%;集体企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69.2%;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0.7亿元,增长63.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25.4亿元,增长101.7%。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13.6亿元,增长44.9%;重工业增加值86.4亿元,增长34.1%。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工业产销衔接保持良好水平。销售产值406.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工业产品产销率99.6%,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产销率100.6%;集体经济产销率107.1%;股份合作企业产销率100.1%;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产销率98.7%;私营企业产销率96.0%。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销售收入39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利税39.1亿元,增加13.0亿元;利润总额20.1亿元,增加7.3亿元。?
4、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建筑业稳步发展。拥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117个,建筑业总产值96.4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87.7亿元;安装工程产值8.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7.2万平方米,增长13.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0.9万平方米,下降4.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81.3万平方米,下降11.7%。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3.9万元/人,增长24.1%。
房地产开发继续增速。房地产开发投资6.7亿元,比上年增长50.3%。商品房施工面积91.4万平方米,增长17.3%。商品房竣工面积52.9万平方米,下降2.2%。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45.3万平方米,增长0.1%。其中,住宅40.0万平方米,增长0.1%。商品房实际销售额7.9亿元,增长12.9%。其中,住宅6.4亿元,增长8.5%。
5、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增幅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较快,多元化投资格局已经形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66.2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0.6亿元,增长24.4%;更新改造投资27.0亿元,增长63.1%;房地产开发投资6.7亿元,增长50.3%;其他投资11.9亿元,增长79.0%。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20.0亿元,增长22.7%;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3.8亿元,增长68.0%;其他经济类型投资42.3亿元,增长65.4%。从隶属关系看,中直单位投资20.0亿元,增长2.6倍;省直单位投资1.8亿元,下降26.2%;市及市以下投资44.3亿元,增长22.6%。其中,县区投资36.4亿元,增长33.9%。
6、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城市54.5亿元,增长15.5%;农村24.9亿元,增长12.4%。分行业看,零售贸易业64.7亿元,增长12.8%;餐饮业14.6亿元,增长23.3%;其他行业0.1亿元,增长1.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1.5亿元,下降4.3%;集体经济1.4亿元,下降4.1%;私营经济11.7亿元,增长13.9%;个体经济60.3亿元,增长13.4%;外商投资经济0.3亿元,增长1607.4%;港澳台投资经济0.1亿元,下降39.5%。
7、对外经济及国际旅游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外贸企业出口创汇132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9.9%。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53个,合同外资额16894万美元,增长47.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4581万美元,增长14.4%。截止年末外国和港、澳、台地区在华直接投资企业215个。其中,当年新增40家。境外劳务输出人员1860人,增长10.7%。
旅游业快速增长。经过全市积极努力,我市被评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外汇收入4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2%。旅游总收入12.6亿元,增长34.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2.3亿元,增长35.2%。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14万人次,增长34.0%;接待海外旅游者0.9万人次,增长41.9%。
8、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
交通业快速发展,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社会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长。
邮政通信事业继续发展。邮政通信事业进一步发展,网络化、办公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共有邮电通信局(所)171处。其中,邮政局(所)93处,通信处(所)78处。邮政通信业务总量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亿元,增长16.0%;通信业务总量10.3亿元,增长17.7%。在邮政业务中,函件405.9万件,下降29.8%;特快专递17.7万件,增长55.3%;邮政储蓄期末余额32.0亿元,增长18.2%。在长途电信业务中,国内长途电话2905万次,下降9.3%。城乡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6万门,增长12.0%。城乡固定电话用户45万户,增长2.3%。其中,住宅电话用户39万户,增长6.9%,占全市固定电话用户的86.7%。移动电话用户41.5万户,增长11.6%。
9、市场价格
受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市场价格继续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5,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在八大类商品中,食品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居住类价格指数分别提高7.5、1.0和2.1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分别下降0.5、2.5、1.5、2.8和0.3个百分点。
10、财政、税收
财政、税收大幅度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全口径地区各项税收收入32.4亿元,增长26.4%。其中,国税收入20.7亿元,增长31.6%;地税收入11.7亿元,增长18.1%。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4亿元,增长13.9%。其中,基本建设1.0亿元,增长21.6%;科技三项费用0.2亿元,增长16.3%;农、林、水和气象费1.2亿元,增长21.3%;教育费3.4亿元,增长14.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1.2亿元,增长19.3%。
11、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06.6亿元,比年初增加40.8亿元,增长15.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35.1亿元,增加22.5亿元,增长10.6%;贷款余额214.9亿元,增加10.0亿元,增长4.8%。
货币投放继续增加。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055.7亿元,比上年增长31.1%;现金支出1103.5亿元,增长29.7%。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47.8亿元,同比多投入2.6亿元。
保险业务较快发展,保险收入继续增加。保费收入6.4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财产险收入1.6亿元,增长17.0%;人身险收入4.8亿元,增长4.5%。保险赔付款支出1.1亿元,增长1.0%。其中,财产险赔付款支出0.9亿元,增长6.6%;人身险赔付款支出0.2亿元,下降16.7%。?
12、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各级各类学校951所,在校学生270872人,毕业生68339人。
科学研究开发取得新成果。拥有省属、市属科研机构15个,从事科技研究与发展活动人员46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349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5人。实施科技项目65项,取得科技成果23项。其中,国内领先14项,国内先进9项。全年申请专利1376项,比上年增加778项。
13、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较快发展。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110场,观众达8.8万人次。文化馆、艺术馆8个。纪念馆、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9个,图书总藏量75.9万册,市图书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市少儿图书馆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在册电影放映单位32个,放映电影2526场,观众20.5万人次。广播电视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0%。电视人口覆盖率96.1%。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
卫生事业稳定发展。卫生机构124个。其中,市级98个;县级26个。在机构总数中,医院、卫生院8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其他医院(所、站)28个。各级各类医疗床位782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7258张。各级各类卫生人员872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84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4.3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8人。市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4.88岁,其中,男72.53岁,女77.23岁。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辽阳籍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雅典奥运会取得一金一铜和男子篮球第八名的好成绩。参加省年度比赛获奖牌总数139枚。成功举办了辽阳市第五届运动会,共设17个项目,10个组别,参赛人数1万余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日趋活跃。7个县(市)区都建立了高标准的国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和监测站。辽阳县刘二堡镇被国家授予“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并在全国第五届农民运动会上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全国农民体协的表奖。
14、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整体功能进一步优化。完成护城河改造、汤河水库水源二期城市供水管网、中心区污水治理、中心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二期、广佑寺复建、窦双树热源中心、城市路网改造、太子河右岸防洪大堤整治等工程。拥有各级公路143条,公路总里程达1856公里。其中,国道1条52公里;省道6条335公里;县道21条437公里;乡道105条966公里;专用公路10条66公里。
城市交通综合能力整体提高。城市道路总长度481.45公里,比上年增加6.92公里;道路面积为631.62万平方米,增加19.41万平方米。城市道路平均路面宽度13.1米,人均道路面积8.82平方米,增加0.27平方米。路灯82239盏,增加6195盏。城市公共汽车运营车数374辆(其中:小公共汽车96辆),增加62辆(其中:小公共汽车4辆)。运营线路27条,运营线路网长度159公里。客运总量5110万人次,增加49万人次。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4.91标台,增加0.59标台。城市出租汽车2600辆。
城市供水、供汽、供热、供电能力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89.5万立方米。供水总量16291万立方米,售水量11804万立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88.98升,城市用水普及率100%。天然气供气总量66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81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623万立方米,用气户数76532户,用气人口23万人,每户年用气量87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3953吨,减少2475吨。其中,家庭用量11698吨,用气户数125790户,用气人口35.7万人,每户年用气量93公斤。城市燃气普及率(按城市人口计算)81.95%,提高2.61个百分点。供热能力947兆瓦,供热总量608万吉焦,供热面积1268.3万平方米。实际用电量60.5亿千瓦小时,增长7.5%。其中,工业用电51.2亿千瓦小时,增长5.8%;居民生活用电5.0亿千瓦小时,增长13.6%。
城市建成区绿化水平又有新发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829.3公顷,比上年增加129.8公顷。园林绿地面积2570.9公顷,增加129.7公顷。公共绿地面积507.7公顷,增加76.1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09平方米,增加1.06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1.5%,提高1.59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67%,提高1.59个百分点。
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年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区域噪声质量也好于往年。监测区域网格202个,监测城区面积76.99平方公里,平均等效声级53.7分贝。环境功能区噪声1—4类功能区昼、夜间环境噪声均符合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15、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成果。社会保障体系框架逐步建立,社保水平进一步提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从业人员22.1万人。其中,企业参保从业人员10.7万人;个体参保从业人员9.6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从业人员1.8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9.9万人。其中,企业参保7.3万人;个体参保1.9万人;机关事业参保0.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单位1255户,参保人员29.5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0.3万人;退休人员9.2万人。当年新增参保人员3.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1.2万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达2.7万人。其中,当年享受失业保险待遇1.1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拥有各级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49所,比上年增加3所。其中,城市16所,增加4所。城乡在院养员人数2200人,增加350人。其中,城市900人,增加50人。城乡设置总床位2300张,增加150张。其中,城市床位900张,增加50张。
16、人口和就业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总人口1824096人,比上年增加568人。市辖区人口716264人,增加337人;县(市)人口1107832人,增加231人。出生人口13855人,出生率7.60‰,增长1.40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0258人,死亡率5.62‰,增长0.8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359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98‰,增长0.58个千分点。
就业结构发生新变化。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8.3万人,比上年增加1.3万人,增长7.9%。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0.3万人,下降3.9%;集体单位从业人员2.6万人,增长27.8%;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5.4万人,增长28.9%。在岗职工期末人数18.0万人,增长8.4%。全市城乡劳动者120.5万人,增加9.5万人,增长8.6%。其中,个体、私营劳动者22.9万人,增加1.3万人,增长6.0%。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安置就业和再就业人数510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5.7%以内。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5.0亿元,比上年增加4.0亿元,增长19.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909元,增长10.9%。
17、人民生活水平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据住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07元,比上年增长9.3%,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增长9.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520元,下降0.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74元,增长7.4%。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稳定发展。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逐年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19.6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7平方米,增长1.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24.73平方米,减少0.37平方米,下降1.5%。
注:
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除注明外按可比价格计算。
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根据国家和省统计局有关规定使用抽样调查数。
3、公报中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建筑业产值完成额为快报数,实际数据以经济普查结果为准。
版权所有:即时比分 | 主办单位:即时比分办公厅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 邮编:110032 |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mhwz@yaoyejo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