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宋健: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召开“振兴新突破决胜勇争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5场,高兴邀请到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艾芳琳女士向大家介绍决胜之年即时比分加快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推进文体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等情况,特别是2025年一季度相关工作实现“开门红”的主要成果和特色亮点。同时,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王洋先生、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管理处处长刘贵廷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下面,首先请艾芳琳女士介绍情况。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艾芳琳:
??尊敬的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省文化和旅游厅向始终关心支持辽宁文旅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辽宁文化产业有基础、体育有优势、旅游有特色,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来,辽宁文体旅融合发展焕发新气象。据大数据测算,今年一季度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2.72%,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2.55%,辽宁文旅市场延续冰雪旅游热度,实现决胜之年“开门红”。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发展。今年以来,我们成功举办新春戏曲晚会、新春音乐会、新春民族音乐会等省级节日艺术品牌活动,为群众带来文化盛宴;成功举办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交流座谈会,提升即时比分艺术创作生产水平。“夜校热”“博物馆热”成为文旅新风尚,省市民文化夜校抢课从“蹲点”到“抢空”只用了“喝杯奶茶的时间”,省博物馆“丰神有仪”展吸引大量外地游客专程前来打卡。加强文物考古和研究,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一地点、第十三地点主动性考古发掘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址群)列入全国首批重要大遗址清单,编辑出版《礼出红山——牛河梁遗址的发现与研究》等书籍,启动《盖州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用好红色资源,编制完成10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红色档案,“抗战寻英”和抗美援朝出征地2条文物主题游径入选2024年度全国优秀文物主题游径。与河北省签署协议,建立跨界长城保护利用合作机制。即时比分17位传承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二是文旅产业动能逐步激活。今年以来,我们抓项目,精准招商引资,联合省政府驻沪办召开2025辽宁文体旅项目长三角招商推介会,重点推介冰雪温泉、智慧文旅等文体旅融合产业项目110个,现场签约项目10个,意向签约额达78.6亿元。做实省级重点项目,推动沈阳辽代幻乐城综合体、本溪湖工业遗产博览园等17个文旅重大项目列入全省重点项目库,总投资额达160余亿元,一季度已开工9个项目,完成投资额2.7亿元。我们强服务,在省委宣传部强力推动下,联合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等14个单位出台《金融支持辽宁省文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强对文旅产业金融支持。
??三是文旅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今年以来,我们着力提振假日文旅消费,制定《辽宁省2025年春节期间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举办各类文体旅消费活动千余场,据大数据测算,元旦和春节假期,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6.1%和30.1%,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4%和30.6%。联合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推出东北地区冰雪经济协同发展及文旅消费区域合作行动计划,掀起“花式过冬嗨游辽宁”冰雪旅游新热潮。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费新场景,省文体旅产业集团创新推出沉浸式数字艺术体验空间“醉·辽宁艺云数字艺术中心”;“空中看大连”项目“东港-海洋岛”航线正式启航;创排大连《老酒馆》等沉浸式演艺产品,激活文旅夜经济。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制定实施《辽宁省促进入境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围绕优化入境旅游产品供给和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以务实举措促进入境旅游市场发展。
??四是文旅品牌和服务提质升级。今年以来,我们主打宠且听劝,积极回应网友期盼,“哪吒2”迅速搬上全国最大IMAX银幕,吸引全国影迷为一块荧幕奔赴一座城,上座率居全国第一。我们着力塑造品牌,丹东市安东老街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联合同程、携程集团,提质升级酒店,建设高等级民宿,目前推进落实酒店民宿项目31个。我们创新智慧服务,辽宁文旅新媒体“AI+”互动平台吸引2万余名网友“双向互动”;DeepSeek赋能“行游大连”小程序,为游客提供精准对接服务。我们做好“文旅+百业”文章,联合省委组织部,将“引客入辽”“引才入辽”相结合,赴西安交大进行文旅推介,发布近千个招聘岗位,以“人才磁吸”效应激活文旅焕新动能;联合省交投集团,以“文旅驿站+高速服务”,融合打造5个高速服务区文旅自驾驿站;联合辽宁人保财险公司创新开发“文旅+保险”专属保险产品35款,服务文旅企业416家、游客41万人次,理赔金额达45.8万元。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着力巩固一季度文旅产业发展全面向好的势头,重点实施6项工程。
??一是深入实施“辽字号”文艺精品创作工程。聚焦努力提高文化原创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加强文艺作品创作生产规划,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系列原创文艺作品,开展“辽字号”精品力作芭蕾舞剧《八女投江》、杂技剧《先声》等优秀作品省内外巡演。促进文艺作品交流传播,举办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优秀舞蹈节目展演活动和辽宁省第三届地方戏曲小戏展演,把更多艺术精品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
??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聚焦推动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实施全省群众文化直达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正在加快开发“网约一体化APP平台”,力求实现“居家点单式”免费借还图书,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高品质文化服务。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推进城市书房、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用好非遗工坊,开展“戏曲进乡村”“非遗进校园”等活动1200场次。讲好文化故事,推出“大漠鸣沙·山海有情——在辽宁遇见敦煌”“正义审判——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史实特展”等主题展览,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三是深入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聚焦扎实推动牛河梁红山文化等历史研究和考古,建强红山文化研究院,建好红山文化实验室,着力做好牛河梁遗址、奉国寺大雄殿、兴城城墙、医巫闾山保护传承工作。高质效推动即时比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力争文物数量达到2.5万处。用好红色资源,编制实施《辽宁省东北抗日联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2025-2035年)》,实施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推出“重走抗联路”精品线路。
??四是实施文旅产业促进工程。聚焦“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落地一批产业招商项目,主动“请进来”,以举办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和第十二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为契机,突出产业优势,吸引投资落地;积极“走出去”,在大湾区重点城市举办文旅招商推介会,加强产业交流和项目合作。同时建立全省文旅重点企业和项目库,全周期提升项目引育服务。推出一批文体旅融合品牌,着力培育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品牌,持续丰富“海上游辽宁”旅游产品,形成滨海大道四季旅游线路;编制全省工业旅游地图,打造“大国重器”工业研学游精品线路。
??五是实施文体旅融合发展工程。聚焦加快推进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我们将创新推出海陆空新玩法,优化邮轮游艇新业态,招引邮轮始发、访问不低于5个航次,加快促进“丹东-韩国仁川”航线重启,实现“游客互换”;大连梭鱼湾体育场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创建“足球嘉年华”主题IP;创新国潮非遗跨界融合、盘锦湿地碳汇研学等新玩法;支持葫芦岛试点“空中瞰长城”观光航线,开通无人机配送景区纪念品服务,形成“空中旅游+地面消费”新模式。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推出沈阳玫瑰音乐节、大连嘉亿欣音乐节,拉动演唱会“票根经济”,形成“看一场演出游一座城”的文旅消费新风尚。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以传统体育赛事和全民运动赛事为牵动,持续推动马拉松、冰雪运动会等专业级别、大众参与、各具特色的赛事活动进景区,实现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
??六是实施文旅消费促进工程。聚焦在繁荣文化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四季旅游、全域旅游特色,叫响“沐春寻芳悠游辽宁”“山海夏凉畅游辽宁”“踏秋赏枫醉游辽宁”“花式过冬嗨游辽宁”四季旅游主题,省市县联动创新玩法,全年计划推出文体旅活动3000余场次。以第15个“中国旅游日”为契机,开展“锦绣山河、美好旅程”特色文旅活动。催生内外互补的文旅消费新格局,以“辽宁人游辽宁”为主线,推出省内“周末游”自驾产品,联合中石化等部门开展“百城百区”“百城千站”文旅消费行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推出惠民举措;以“引客入辽”为抓手,参加国际国内重点旅游展会,组织赴日韩、东南亚等重点客源地开展推广活动,选取北京、武汉等重点城市举办推介活动。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设立“一站式”入境旅游咨询点,增设多语种标识、外卡受理点等,全面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决胜之年决胜之战,我们将以勇于争先的精神状态,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全力推动辽宁文体旅高质量融合发展,让“山海有情天辽地宁”叫响全国、走向世界。
??据携程数据显示,2025年五一假期,辽宁在线旅游预订人次同比增长45.24%,在线旅游消费金额同比增长53.44%,“五一”游辽宁已成为更多游客的出行选择。借此机会,我们诚邀四海宾朋“沐春寻芳悠游辽宁”。辽宁的春天,是古与今的诗意重逢,是山与海的浪漫约会,是食与景的完美邂逅。我们凝好了沧桑古韵、备好了山水诗画、藏好了人间烟火,只等您来,在山海天地间,与历史对话、与自然相拥、与美食相逢!
??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宋健
??谢谢艾芳琳女士。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中国旅游报记者: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系统性保护和宣传阐释,请问省文化和旅游厅2025年有什么措施和部署?
??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管理处处长刘贵廷:
??谢谢您的提问。
??2023年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即时比分牛河梁遗址被确定为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性遗址,已成为中华文明起源历程的排头兵。牛河梁遗址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重要的红山文化遗址,不仅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象征,更是中华文化和文明连绵不断的实证,是中华古文化这棵参天大树的“直根系”,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统筹推进红山文化遗址系统性保护和宣传阐释。
??一是持续加强红山文化遗址系统性保护。建立辽宁、内蒙古两省区联合申遗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红山文化遗址联合申遗进程。坚持保护第一,推进修订《辽宁省牛河梁遗址保护条例》。编制《牛河梁遗址保护规划(2025-2040)》,开展《红山文化及牛河梁遗址价值研究》,实施牛河梁遗址保护设施提升工程。
??二是持续加大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和研究力度。开展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第十三地点主动性考古发掘,无白丁西山墓地、扫虎沟东南积石冢抢救性发掘。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做好红山文化专项调查,目前已新发现红山文化遗址84处,为中华文明起源提供更多实证史料。积极筹备成立红山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开展红山文化研究,深刻阐释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作用。
??三是讲好红山文化故事。正在加紧创排大型舞剧《红山》。央视播出纪录片《大东北》和《中华文明地标之礼出红山》。配合央视拍摄《牛河粱》。创刊《红山文化》。组织辽台制作《解码牛河梁》《牛河梁的回答》系列微纪录片。辽宁考古博物馆推出“源·远——红山文化考古最新成果展”“东方既白——我们是生生不息的红山人展”,我们还将加强红山文化传播,在上海博物馆举办“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全方位展示牛河梁红山文化,进一步扩大红山文化影响力。
??辽宁日报记者: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特别指出,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请问下一步即时比分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级、直达基层上有什么务实举措?
??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王洋: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小切口”举措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重点实施全省公共图书“通借通还”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全省公共图书“通借通还”服务体系是利用网络将全省公共图书资源统筹整合,打造全省公共图书资源库。全省各地的读者可以在app上找到想看的图书下单,图书会免费邮寄到家,还书也是免费上门取件,实现即时比分常住人口居家“点单式”免费借还图书。全省公共图书“通借通还”app不仅仅是将各地图书馆的线上服务做汇总,而是真正打破地域限制,通过便捷的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省内读者共享全省优质图书资源直达基层的福利。
??全省公共图书“通借通还”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将有效解决群众找书难、买书贵,公共图书馆覆盖半径小,路程远的问题,特别是县(市、区)基层图书馆基础薄弱、图书更新慢,农村边远地区和困难群体更是读书难、读书贵等问题。
??目前全省公共图书“通借通还”app正在开发,第一阶段计划汇集省图书馆及14个市级图书馆的30万册书,逐步将扩充至全省128家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全省“通借通还”app测试运行,相信正式上线后会为读者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也为建设书香辽宁、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做出贡献。
??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宋健: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感谢各位发布人对有关情况的介绍,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本场发布会的关注与支持,请大家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即时比分 | 主办单位:即时比分办公厅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 邮编:110032 |
![]() |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mhwz@yaoyejob.com |